要预防和治疗便秘,首先应该对人的消化系统有所了解,
知道粪便是如何形成和排出体外的。图1是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。
消化系统是一条从口到肛门的管道,可以分成口腔、咽、食管、胃、
小肠和大肠等部分。小肠又可分为十二指肠、空肠和回肠三部分。
小肠是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、吸收的主要场所。成人小肠约有5~6米长。
>大肠可分为盲肠、结肠(包括升结肠、横结肠、降结肠和乙状结肠)、
直肠三部分。直肠是大肠的末段,终止于肛门。成人大肠长度约为1.5米。
食物从口腔进入人体后,经消化系统的消化作用,
一部分作为营养物质被机体吸收和利用。没有被吸收、
利用的食物残渣和废物从小肠进入大肠。食物残渣和废物
在大肠被吸收掉一部分水分、盐类等物质以后逐渐变稠,
最后在大肠分泌的黏液和肠内细菌的作用下形成粪便,
贮存于结肠的下部。当结肠内的粪便聚集到一定量时,
或者再次进餐后食物又进入小肠时,结肠就会发生强有力的
蠕动把粪便推进直肠。粪便进入直肠后对直肠产生一种压力。
直肠对压力非常敏感。当直肠内粪便聚集到一定数量,
或粪便对直肠造成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,
就会刺激和兴奋直肠壁上的压力感受器,产生有效的神经冲动。
冲动信号由神经传到脊髓腰骶段的“初级排便中枢”和大脑皮层
的“排便反射高级中枢”,引起要排便的感觉。
大脑通过腰骶髓的低级排便中枢、盆神经、阴部神经使结肠和
直肠收缩,使肛门内、外括约肌舒张,同时还会产生腹肌收缩、
屏气用力等协同动作,将粪便排出体外。
排便是人体一个神经反射性生理功能,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、
排便习惯有利于建立人工条件反射,
促进正常排便。排便活动需要人体腹肌、膈肌等很多组肌群参与完成。
因此,加强体育锻炼
使肌肉力量增强也有助于正常排便。每天都要吃进适量的食物,使产生的粪便达到一定体积,也能防止便秘现象出现。